滕州市城市總體規劃(2006—2020年) 《滕州市城市總體規劃(2006—2020年)》已編制完成。按照城市總體規劃編制法定程序和省政府要求,為進一步對規劃進行調整和完善,爭取早日通過市人大常委會審查,上報省政府批準實施,現將規劃批前成果向社會予以公示,請提出意見和建議。公示期從2007年1月26日起至2月10日止。 公示網站:www.tzgh.cn 電子信箱:tzcsgh@163.com 聯系單位:滕州市規劃局(善國南路60號) 聯系電話:5570111 滕州市人民政府 二〇〇七年一月二十六日 《滕州市城市總體規劃(2006—2020年)》 簡介 2005年8月,滕州市人民政府委托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啟動我市新一輪城市總體規劃修編工作;2006年12月底《滕州市城市總體規劃(2006~2020年)》批前成果編制完成,F將有關內容簡介如下: 一、規劃的指導思想是貫徹科學發展觀,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堅持以人為本,堅持“五個統籌”,妥善處理城市建設與產業發展的關系,妥善處理經濟快速增長與土地資源稀缺的矛盾,促進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規劃集中體現了控制資源底線、統籌城鄉發展、突出特色產業、傳承歷史文化的基本原則。 二、規劃的期限為2006—2020年 三、城市發展總目標是要把滕州市建設成為輻射魯南地區的花園式、生態型、現代化的文化旅游名城。2006—2010年,GDP年均增長率不低于18%,2010年總量達到630億元,人均GDP達到38000元左右,三次產業產值比例為7:58:35;2011—2020年,GDP年均增長率達到10%左右,2020年GDP總量達到2000億元,人均GDP達到10萬元左右,三次產業產值比例為3:55:42。 四、城鎮化發展采取“強化中心,優化結構,帶狀發展,區域協調”的發展戰略和點軸結構、特色產業并舉的發展模式。市域總人口2010年為173萬人,2020年為187萬人;城鎮化水平到2010年為49%,2020年為60%。市域城鎮空間布局結構為“一個中心,兩個發展軸,三級城鎮體系,六個特色產業區”,等級規模將形成四級結構。 五、采取“優化交通結構,加強交通聯系”的發展戰略,建設市域內及對外聯絡的快捷交通網。到2020年,滕州可供水量為5.3億立方米;市域范圍內500KV變電站1座,主變容量2×50萬KVA,220KV變電站達到6座,總容量達到174萬KVA。城區及鎮分別按100年一遇、20年一遇的防洪標準設防。市生態環境水平將全面提升,城市生態系統全面達到國家生態園林城市的建設標準。著力保護好現有的有形、無形歷史文化遺產,將滕州劃分為三大旅游功能區,構筑“一山、二水、三圣人”的山東省旅游新格局。 六、城市性質是魯南重要的工業城市,歷史、文化旅游名城及商貿集散地;城市主要職能:山東省能源煤化工基地和機械制造業基地;山東省生態、歷史、文化旅游名城,墨子故里;魯南能源煤化工產業基地、商貿集散地、重要交通節點;棗莊市重要的制造業、農業基地;滕州市政治、經濟、文化中心。規劃到2010年,中心城區城市人口為43萬人,建設用地50平方公里;2020年中心城區城市人口為62萬人,建設用地70平方公里。中心城區按照“北進、東擴、南填、西控、中優”的發展策略,形成“一心、五片、一組、五楔”的空間結構。 七、城應與經濟發展相協調,規劃1個市級中心、3個片區中心,加強文化娛樂、體育、醫療衛生、科研教育、文物古跡、宗教、老年福利等設施規劃建設,2020年人均住房建筑面積為35平方米,基本實現“戶均一套,人均一間”的標準;對老城工業進行控制、搬遷、整合,工業用地向 八、城區綜合交通實施“改善交通結構、交通發展和土地利用相結合、大力發展公共交通、加強交通管理”的發展戰略,主干道形成“一環七橫六縱”的路網結構,新建和擴建10處廣場,增加停車位總量,規劃4處公交站,遠期形成以公交為主體、多種客運方式相協調的綜合客運交通系統。做好水、大氣、固體廢物及噪聲污染防治工作。 此外,規劃還從防洪、抗震、消防、人防、地質災害防治等方面進行了專題研究。建議采取有計劃、分階段的建設時序,按照“城鄉統籌、、公眾參與”的原則,全力推進規劃實施,切實保障城市總體規劃對全市經濟社會發展和城鄉建設的指導和調控作用。 市域城鎮等級規模結構規劃圖 市域綜合交通規劃圖 中心城區用地現狀圖(2005年) 中心城區用地規劃圖 中心城區綜合交通規劃圖 中心城區綠地系統規劃圖 區位圖 區域分析 市域城鎮空間結構規劃圖 市域城鎮體系現狀圖 市域規劃范圍圖 市域歷史文化遺產保護和旅游規劃圖 市域旅游資源分布圖 市域水資源與環衛規劃圖 滕州市域城鎮職能結構規劃圖 中心城區城市空間結構規劃圖 中心城區公共設施規劃圖 中心城區建設時序圖 中心城區景觀規劃圖 中心城區居住社區規劃圖 中心城區空間管制分區圖 中心城區綠線和藍線控制規劃圖 |
| |